主播PK“粉丝经济”,氪金打赏女主播的一定是土豪吗?

汇通网  2018年11月13日消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娱乐直播行业催生了以“粉丝经济”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链,观众打赏成为了主流盈利模式,主播行业暴利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但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渐失的今天,大部分移动应用面临后续增长乏力的困境。直播行业在探索新的营销变现模式,例如主播PK“粉丝经济”日入过万并不鲜见,但在暴利收入的背后却有很深的黑色产业链,不断挑战法律底线与社会道德评判。

主播PK刷礼物乱象横生

如今在各个直播平台,席卷而来,有的甚至为了面子自己充币刷礼物!更有甚者,诱导毫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用父母的钱为主播刷礼物,营销变现的背后充满各种套路与手段。

据悉,有的主播为了刺激用户打赏还会请专业的“托儿”来诱导。据逗尔猫爆料,一个主播在直播,后面往往就是一个团队在支撑,而托儿,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这样的托儿的工资并不高。更多的工资来源,是平台币的套现,游戏主播也会给点工资,一个月好的话,可以领到4000元左右,每个主播都有差别。

除了自己充币刷礼物营造虚假收益,有的主播还会诱导毫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用父母的钱来给自己打赏。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热线12》栏目中,一位年仅12岁的小学6年级女生小红在9月到10月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快手上“打赏”主播9万7千元。

图片1

节目中提到小红的“消费”账单除了刷给固定的主播外,还有一部分是刷给主播和主播之间的PK赛,甚至有主播为了得到更多的礼物还私下“打感情牌”给小红送一些衣物,目前小红的家人已经联系快手官方等待处理。

除了某些理性消费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易被诱导外,有些成年人也会迷上女主播打赏玩暧昧。据东北网报道“合肥男子不给孩子买奶粉却打赏主播12万还借高利贷去打赏”;央视新闻报道“江苏镇江市某房地产公司担任会计的王某侵吞公款930万元打赏女主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直播全平台颓势初显 商业模式亟待突破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5亿,较2017年末微增294万,用户使用率为 53.0%,较 2017 年末下降 1.7 个百分点。

中国产业信息整理公开数据显示: 直播全平台月活用户(PC 端+移动端)于 2015 年突破 1 亿,2016 年第三季度达到 1.53 亿的历史高点,此后就裹足不前,直播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盛极难继”趋势,各大直播平台需要开拓除打赏和增值服务之外的商业化变现渠道。

此外,现今直播平台能够为广告主提供的效果反馈数据包括累计观看人数、最高观看人数、曝光量等数据,但大都基于平台自己的监测结果。网上已经有人计算出公式,某大移动直播平台一万人的直播数据,实际上在线人数可能只有250人……外界对于平台出示的数据质疑再次削弱其品牌价值。

微信图片_20181113180823

2017年是直播平台商业化的元年,有的通过电商+直播模式攫取新的利润,例如斗鱼曾打造手档直播购物《鱼乐购购购》;有的主播开始走出秀场参加大型展会为合作商导流;各平台致力于摆脱过去大众附加在直播行业之上类似于“低俗”的负面标签。

用户上瘾的“心理画像”是什么?

从2016到2017经历过山车般的跌宕境遇,直播整体市场颓势初显 、加之被外界诟病不已的“低俗标签”、“数据造假”等等都成为影响资本进入的关键因素。直播平台为了尽快实现商业化将观众打赏的变现模式发挥到极致。主播PK“粉丝经济”便是其中一种。

用户上瘾看直播、打赏的“心理画像”既有群体孤独更有虚荣心作祟,不惜借高利贷去打赏主播的合肥男子表示,主播们年轻漂亮,他尤其喜欢打赏主播之后,被主播恭维的感觉,很有成就感。

合肥男子仅仅是背后庞大群体的一个缩影,给主播打赏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土豪行为,甚至成为一些“精神空虚”、“盲目消费”、“虚荣心作祟”人群的变相发泄渠道。直播平台该如何撕掉“低俗“标签传播正能量,规范经营加强监督监管,建立健康有序的商业发展模式是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你可能也喜欢
阅读更多

第三代骁龙8s因什么而生?

  想象一下,当一台手机不再只是通话和上网的工具,而是成为化身为 AI 时代万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是你的私人智能助理,也可以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