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还没玩溜的小鹏汽车,怎么“上天”?

资本都爱听故事,企业都爱讲故事,谁的故事越动听,未来走的就越远。

上市无限风光的小鹏汽车,近日推出了旗下首款飞行汽车。

在电动车都还未“玩溜”之下,小鹏汽车就想“上天”了?小鹏此举又有何深意?是为了走得更远吗?

小鹏汽车想“上天”

上个月,小鹏汽车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赴美上市的中国新造车公司。

赶上电动化和智能化热潮的小鹏,正是资本市场宠儿。其总融资额高达17.2亿美元,发行估值为114.2亿美元;反观蔚来与理想,上市时总募资额也仅有10亿美元与11.5亿美元。作为第三个实现IPO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算是坐稳了国内前三位置。

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小鹏汽车,在今年北京车展也算风光了一把,发布了旗下首款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T1”。

据悉,旅航者T1由小鹏汽车及CEO 何小鹏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小鹏汇天”打造;支持 5-25 米超低空飞行,类似于汽车驾驶模式,目前仅有一个座位。

据何小鹏透露,“其价格或与一辆豪华车相仿。”何小鹏还表示,“这绝不是一个概念,它已飞行了数千尺。目前小鹏汇天正在研发第二代超低空飞行汽车,预计 2021 年完成,第二代飞行汽车座位或增至两个”

飞行汽车,一听就十分新颖,未来感十足。然而,在电动车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浪潮还未成过去式时,小鹏发布飞行汽车,又有何深意呢?

“概念圈钱”产品?

当大家还在谈论无人驾驶及电动汽车时,有些人就将交通出行的算盘打到天上去了。

据一份关于空中交通的市场研究显示:空中出租车每天可为全美约8万名乘客提供服务,飞机容量可达4000架。在运营的最初几年中,该市场的年价值预计约为25亿美元。

听起来这门生意真香,但是,飞行汽车真不是何小鹏说的一个概念产品?

小鹏汽车并不是第一个想要造飞行汽车的公司。

最早出现的飞行汽车,应该是1917年格伦·柯蒂斯用铝片制造出的,但这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飞行汽车,并没有成功上天。

但真正意义上世界首辆飞行汽车,是2009年特拉弗吉亚公司研发出的“飞跃”,其首次飞行,在加满油情况下可飞行500公里,降落可按相关按钮即可将机翼折叠,驶上公路。

除了他们,Uber此前欲“打飞的”,计划在2023年将飞行汽车服务投入商用;谷歌也投资了一家飞行汽车公司Kitty Hawk,并计划在新西兰开发飞行出租车,通用汽车也在考虑进入空中出租车市场。

此外,丰田和沃尔沃母公司吉利等汽车制造商也在研发飞行汽车技术;而在国内,亿航同样在尝试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在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上。

全球巨头或者汽车初创企业们,似乎都对这个领域寄予期待。但在大家都还未将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钻研透彻的当下,又去玩飞行汽车,似乎都有些“痴人说梦”的成分。

需求是导向,市场上存在飞行驾驶出行的需求吗?

其实,飞行汽车并未在市场上成功流通、商用,这就像国内无人驾驶车也未在出行市场普及一样。这种前沿、高端的飞行汽车确实研发出来了,但技术都还不算成熟并不能上市,且出行带来的危险大家也大可预知。

显而易见,那种人们出行借助飞行汽车,在天空中畅所无阻的画面,似乎还仅存在于电影当中。

最终来看,飞行汽车可能还只是一种幻想,处于技术研发与实操阶段。其也只不过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们的“概念圈钱”产品,是高端市场的一场竞赛游戏。 

为什么造飞行汽车?

在巨头“围猎”飞行汽车当下,小鹏汽车加速研发推出飞行汽车确实没毛病。但是,小鹏为什么现在提出造飞行汽车,而不是在敲响纽交所钟声之前?

从自身来讲,小鹏面临上市之后亟需解决的三道难关:亏损难关,交付量难关,现金流难关。

1、飞行汽车面对的市场与小鹏汽车定位相符,这件事可做。

2、小鹏需要更多的钱,稳扎技术壁垒,摆脱亏损状态。那么,小鹏需要新故事或者“圈钱”产品。

首先,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做最懂中国的智能汽车,定位中高端市场,而飞行汽车不用多说,定位是高端市场,这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

其次,小鹏走的稳健技术流派,相比“买服务送车”的蔚来,灵活应变的增程式的理想。小鹏为了技术研发,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虽然上文也说了小鹏融资多、不缺钱,但对于造车这门烧钱行业,小鹏需要更多的钱。

当然,通过打造“飞行汽车”这个新概念、新技术,小鹏是可以寻求更多融资的。

虽然技术是优势,但公司是做着亏本买卖。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的半年内,小鹏汽车营收为1.42亿美元,净亏损几乎相当于整个营收规模高达1.13亿美元。

同时,在交付数量上小鹏汽车正惆怅不已。据招股书,截至7月31日,小鹏汽车交付了18741辆G3 SUV,并于5月开始交付第二款车型P7,到7月31日发货1966辆。

业界认,10万辆是造车企业的生死线,而小鹏距这目标还有一大段路程。今年上半年,小鹏卖出的电动车同比下滑近51%,在造车新势力销量榜上跌出前三。

最后,除了交付量难关、亏损难关,小鹏还面临用户维权风波及“窃密”疑云。据报道,在2019年,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曹光植曾担任特斯拉高级工程师,离任就职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前,被特斯拉方面指控复制了公司超30万份机密资料。

从外部环境来讲,推动小鹏汽车现在造飞行汽车的原因在于:电动车市场难做。

1、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的力度正大幅下滑,制作厂商们量产困难。

2、电动车技术还不够成熟,自燃事故及车祸事故频发。

在本次在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并没有发布电动汽车全新车型,除了发布首款飞行汽车外,其还重点带来“小鹏超充免费加电计划”及“电池租赁计划”。

这些计划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感,降低用户购车资金压力,希望让更多消费者更早享受一台智能汽车完全不同的出行体验。

小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自身产品普及大众,提升交付量,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上述各种难题。而这些难题都或能从输出飞行汽车全新的概念出发,以拿到更多的融资,在智能汽车赛道上持续输能。

未来能走多远?

有着“上天梦”的何小鹏,又能带领小鹏汽车走多远?

上文也说了,飞行汽车的全新概念输出是新颖,但不切实际,只卖概念不能成为现实的话,小鹏这种圈钱手段也不能持续多久。

目前来说,公司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其需要逐一解决或者讲述更新的故事,来支撑自己的“造车梦”。

小鹏的未来,主要还是在推出切实的产品上,卖概念,堆技术护城河固然重要,但是补贴下降,量产困难,销量下滑,强敌环伺种种因素之下,这家公司没办法逐一攻克,可能就将走到头。而这也是中国新造车势力普通面临的难题,电动化和无人化泡沫一旦被戳破,大家都将走到头。

但是,飞行汽车依旧值得小鹏汽车画概念圈钱,毕竟这片市场是一汪蓝海。据波音战略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Spark Cognition预测,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将达到3万亿美元,这将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普及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那么,飞行汽车能生存下去吗?

汽车诞生以来,汽车保有量一路上升,城市化的演变并无法完全满足机动车增长的需求,大城市病也逐渐带来全球化的交通拥堵。而研究城市规划与通勤的专家,慢慢地将解决这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天空中。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飞行汽车的出现、普及,或将有效突破现有的交通困局。那么,巨头驶入飞行汽车,或真是因为“路不够了”。

飞行汽车的未来,得先解决这几大问题:电池、成本、人才和法规。

飞行汽车使用的是电池,但如何研发出高容量、轻量化电池是一道难关,而续航时间和续航里程的延长又将决定其能否普及;此外,技术研发成本也将成为一道难题,目前飞行汽车售价都是几十万美元以上,这种价格又有谁能接受呢?

人才和法规又是两个难关,如若飞行汽车在商用,则需要一系列交通法规及配套搭建;而管理人员及驾驶人员等人才培养又该如何进行?而驾驶人员必须同时拥有汽车驾驶证和飞行资格证,这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最后,飞行汽车仍处于早期阶段,面对的各种问题虽无法逐一攻破,但在资本开始涌入该市场趋势下,新造车势力是可以放手一搏,优先抢占赛道的。

本文作者:叶小安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版权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你可能也喜欢
阅读更多

第三代骁龙8s因什么而生?

  想象一下,当一台手机不再只是通话和上网的工具,而是成为化身为 AI 时代万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是你的私人智能助理,也可以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