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活着作为核心信仰 美团真的适合黑暗森林法则吗?

知名小说《三体》曾经想象了一幅名为“黑暗森林”的宇宙图景,在这座森林里,一切他人都是威胁,不能让其生存。这幅图景建立在两个公理之上,一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虽然这只是科幻作品的想象场景,但或许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将其付诸于实践。11月22日美团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言论,引发了行业的热议。在这次采访中,美团高管坦诚地表示“活着就是我们特别核心的信仰”,并对阿里收购饿了么事件透露了一些奥秘,一时间让不少从业者都在对美团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11月23日,美团开盘就大跌8.19%。虽然美团高管言论可能对美团股价大跌也产生一定印象,但最核心的原因或许还是与美团2018年Q3季度财报大有关系。根据美团的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Q3季度,美团营收与亏损都在大幅增长,营业收入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97.2%;毛利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期内亏损833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25亿元,与上年同期9.55亿同比增加。

这样一来,其实从美团高管的采访,就或许可以看出美团的理念与美团股价下跌其实也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么,以活着为核心信仰,这种理念在互联网行业中究竟值不值得提倡呢?作为一个市值已经数千亿的巨头,美团这种以活着的理念会对其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或许也影响着美团的未来。

虽然成为市值3000亿港元的巨头 但美团或许仍残留着“小卖部思维”

毋庸置疑的是,经过了千团大战之后,美团在团购领域的核心地位其实已经强势建立起来。但问题就在于美团的目标并没有止于其团购和外卖,在围绕生活服务不断去衍生新业务的过程中,尽管也让美团找到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透露了巨头美团的“小卖部思维”。

什么是小卖部思维呢?我们知道,路边的小卖部老板每天思考的,就是明天自己的店还活不活得下去?对面的铺子现在在卖什么,哪种货畅销,自己要不要进点货?隔壁家生意现在怎么样,它们那里红火会不会让自己受到影响?

其实如果仔细对比,从美团高管的采访中,美团就透露了一点点这种思维。在采访中,美团把 “活着就是我们特别核心的信仰” ;除了主营的外卖和酒旅,还在打车、充电宝、共享单车、电影票这一个接一个的风口“试一试”;帮饿了么抬一下价但是 “就怕真成交了”,不知道是真的“看不过去”还是想衬托一下美团的估值?这些心思,是不是和小卖部想的一样?

可是。小卖部做的是一个小生意,美团目前做的可是千亿级的生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美团,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整个行业,如果美团总以生存为核心目的,那本身还不是在做开放生态的美团,如何能够对这个行业和从业者带来更多促进体验的事情呢?如果时不时抱着一些小卖部式的算盘,恐怕真的会激起互联网商业世界的“猜疑链”,让更多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而担忧。所以,如果到了千亿规模还一直只担心自己活着,那这样的企业还是有些可怕。

主流平台都有兼济天下理想  而不是让别人生意不好做

想活着并没有错,但有时候只求自己活着做出的行为,尤其是在行业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后,别人的生意或许就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损失,美团的“无边界”扩张,就给外界带来了很多不受待见的变化。

举个例子,美团打入充电宝行业,给投资人、创业者其实都释放了一个看好这个领域的信号,并且纵然还不公测内推就改变了行业生态,这是美团对行业所拥有的影响力。但当美团觉得充电宝对自身战略协同的价值有限突然关闭后,因美团而进入充电宝业务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或许就只能无奈地留下一地鸡毛。

说到底,美团是一家平台企业,而且还是一个轻松就影响得太多群体商业利益的平台。如果说像随意撤回充电宝业务给平台外的人带来不利影响其实和美团还没有直接关系,但美团平台内部各方群体的的利益被影响,这就有可能让相信美团的自己人也被影响生意。

据广州日报《有商户投诉外卖市场存在“二选一”?美团称尊重商家自主选择权》报道显示:美团存在要求商家二选一的情况,对不配合的商家曾采取修改配送范围的限制方式,消费者只能去湖里点外卖。用这种方式来形成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获取利益,不知是否做到了为平台各方服务?其获利的来源是不是基于为客户带来的增值?

面对用户,说是为了满足“懒人经济”,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面对商家,说是为商家赋能,共同完成“伟大而平凡的事情”。只有面对商业的时候,骨子里说出来的才是要自己“活着”,这种打破边界的方式,总是难以让人信服。

2010年,美团方面还义愤填膺表示:“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但到了现在,为了活着,美团不断打破边界。时过境迁,腾讯想做受人尊敬的企业,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但加入腾讯阵营的美团,似乎却没有好好吸纳腾讯开放的理念,因为如果一个平台公司在成为千亿级巨头之后还只是想着自己活着,而不是去赋予平台各大利益群体更多的机会,去让更多的人可以活着,那这本质其实就是在做好自己生意的同时,却可能让别人没法做生意了。

我们看腾讯、阿里、亚马逊,他们都是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不断去驱动自己为行业内的从业方提供服务,通过让被服务的客户赚到钱,从中分得一杯羹。美团如果真的只是想挣钱,只是想活着,那他真正要独立成为一个伟大的平台,或许需要从价值观上进行优化。

如果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企业价值观会不会无处安放呢?

为了活着,美团可以用各种方式“开源节流”。

据凤凰科技《上市在即,美团再度被曝:大规模迁移员工劳动关系》一文报道显示:上市前夕,美团逐步提高了对商户的抽成,并出现了要商家二选一的情况,一次用来改善美团的营收状况。

同时,凤凰科技这篇文章还透露:美团在上市前将半数员工剥离上市公司主体,从北京三快替换到天津三快。具体情况就是,自今年5月起,美团外卖业务在全国进行人事合同变更动作,在推行过程中未告知变更具体缘由,但在CM层级及以下均要求线下纸质版/线上电子版强制换签。目前线下已确认城市有:上海、西安、南京、武汉等城市,人员正在逐渐分流给天津三块,上海三块等地方公司。

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企业上市过程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这还是一个能够接受的行业规则,但如果没有在劳动关系转移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说明,并且还为了数据好看提升商户的抽车,甚至以二选一的方式伤害平台与商家的关系,这其实就会对平台后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为了自己活着伤害了自己平台还不会对行业有什么影响,但为了商业去扩充自己边界的时候,还可能会恶化平台与其他平台的关系,这对行业体系可能就会是一直颠覆或毁坏的情况。

同属于腾讯阵营的企业,滴滴与美团本应是两个互相支持的平台。但滴滴程维向《财经》透露,他和王兴吃饭的那天,饭局上王兴只字未提,他看新闻才知道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

美团打车用价格战打入市场,随后又悄无声息地暂停扩张,浅尝辄止,这其实不仅影响了美团与滴滴的关系,还对整个行业体系出现了不好的影响。当美团打车突然到来松动行业的稳定土壤,用户和司机们都非常期待美团的到来,虽然这里面可能有牌照的问题,但事实就是美团打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改善用户的实际体验,没能满足司机们对其的高期待,并不没有对网约车行业进行积极促进作用,反而让不少司机最后离开了网约车这个行业。

一边是把活着当作核心的信仰,另一边是在不断的扩张,但创造不了相应的价值。美团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他们来说简单粗暴也管用,但与推导黑暗森林法则的两条公理也越来越接近了。

不过,长期来看,这么做的话自己也会收到一些反噬,并且从自身生意方面也会大受影响,从而让以利己主义的资本们都降低对美团的看好价值。这次财报发出,股价大跌,彭博社发文认为美团在与阿里巴巴的食品配送大战中损失惨重。其中,Ample Capital资产管理总监Alex Wong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团的盈利表现会非常糟糕。

对此,笔者认为,依托于强大的市场份额,美团因为巨额的亏损而停滞不前的可能性还是很低。但以活着为核心信仰的价值观,这却会成为美团平台的发展瓶颈。

如果只谈活着,说到底其实就是没有价值观,没有使命,只有不断的获取利润。但是索取的,总要和创造的相匹配。希望美团能够像自己批判过的腾讯、阿里一样,成为巨头的同时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商业社会的建设者、连接器,不要让后来的创业者再像当年的屠龙少年一样,指着新生代巨头指指点点——美团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文 |小谦,小谦笔记(http://xiaoqianbiji.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你可能也喜欢
阅读更多

第三代骁龙8s因什么而生?

  想象一下,当一台手机不再只是通话和上网的工具,而是成为化身为 AI 时代万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是你的私人智能助理,也可以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