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显然家电市场逻辑已经变了,你难道还在守株待兔吗?

【导读】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成功的模式和逻辑,时代列车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发展阶段,还要固守传统成功模式可以?一些企业至今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在固守既有的成功模式,那一定或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

董瑞波||撰文

 

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与40年前起步时期有了根本性的不同。

40年前,国内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物资紧缺的时代。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商品,怎么都能卖得出去。

现在就不同了,一方面,消费者用户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一般大众化的产品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已经出现严重的过剩,供大于求成为市场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当前所面临的商业逻辑发生了变化。

之前,商业逻辑的重心是“产品”,一切都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围绕产品来进行研发。市场状况就是厂家研发什么产品,消费者用户就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些商品,用户选择的空间余地非常小。

现在,商业逻辑的重心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用户”。未来经营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消费者用户。用户需要什么,厂家是按照用户的真实需求来研发、生产,商家是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经营“产品”和经营“消费者”有什么区别吗? 答案是肯定的!

经营产品,是厂商想方设法把厂家研发的产品,卖给更多的用户。

厂商的逻辑在于,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不仅可以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通过规模实现流通成本的最低化,从而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经营消费者,是敏锐洞察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独特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厂商的逻辑在于,智能化的定制化生产、商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厂商可以通过高附加值和用户裂变,获取价值的增值。

传统的思维是厂商想方设法地把产品卖给更多的客户,以规模获取竞争和利润。因而,在传统时代常常可以听到以规模制胜的说法。

规模越大大,分摊成本的能力就强,转化出来的盈利能力、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

互联网思维是厂商把个性化的产品卖给一定的客户,一方面让客户在消费过程中感受良好的体验,在不断扩散带动周围的用户;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长尾服务,让商品的增厚盈利空间和能力。

同样是商品,不同的思维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商业效果。特别是互联网思维,是没有消费边界的,消费频次可以无限扩张。

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差异就在于,围绕的核心截然不同,导致的实现路径也是不同的。

传统的办法厂家需要投放大量的广告,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而互联网的办法却只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经营“产品”是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是让用户去学习、适应产品,产品自然成为核心。

 

经营“用户”是向不同人群提供最合适的产品。是让厂商的商品主动为用户服务,用户自然成为核心。

“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提法,对应的就是“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未来社会“人以群分”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如果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会居高不下。

只有去满足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意。社交营销恰恰是在社交日益频繁,社会成本大幅降低前提下的必然趋势。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不过,疫情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人们对线上平台的依赖,更上了一个台阶;人们对移动支付广为接受。否则,央行也不会这么快推出电子货币。

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厂商更应该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意识到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

迅速从以产品为重心的模式中跳出来,转向以用户为重心的新模式中。

不过这样的变革转化是绝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句话说的好,越是市场萧条,用户需求的痛点才会越发突出,转型才会义无反顾。试想,如果既有模式还能走得通,走得好,谁还愿意去不停地变来变去呢?

很多已经依托传统成功的企业,如果他要是开始转型变革,那就是原来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不是吗?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