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8年1月8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57万亿元。出境旅游1.29亿人次。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趋成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体育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拿几个月前的俄罗斯世界杯来看,我国赴俄罗斯的球迷人数和旅游人数也是世界第一。中国游客和球迷给俄罗斯送去了约30亿元人民币。
现在流行体育旅游!
何为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简单来说就是体育+旅游的结合
传统的体育旅游可划分参赛或观赛旅游、体育景观游、运动体验式旅游和体育培训旅游。
所谓参赛或者观赛旅游,是围绕体育赛事,例如欧洲杯、世界杯或者奥运会的观赛旅游产品,以及国外热门马拉松旅游产品;体育景观游包括著名场馆、知名俱乐部的体验游;运动体验式旅游,对目的地是否可以满足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有限制,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是最容易设计运动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运动形式;体育培训旅游占据的市场份额可能较小,主要针对从事某些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可以与国内足球学校合作,组织学员赴欧洲知名俱乐部青训营,或者加入俱乐部梯队进行短期训练,这是体育培训旅游的主要操作方式。
处于“风口”上的体育旅游
早在2015年,体育旅游在中国已经小有规模。据统计,2015年旅游行业实现总收入4万亿元,同期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体育旅游已经占旅游行业总产值的4.25%,
4.25%的数据对标欧美的25%,显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预订体育旅游线路的人数同比上涨150%。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目前正以30%~40%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长,是国际增速的2—3倍,并且预测到2020 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600~1.1 万亿元。
“全民健身”背景下,国民对体育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再加上201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除此之外,体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据中国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是中国总人口的3.5倍左右,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从整个旅游行业来看,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跨过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经历飞速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了高级的综合发展阶段,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旅游市场初具规模,行业乱像层出不穷。
一个行业的发展就好比堆积木,堆的快了就难免出现疏漏,细节的部位兼顾不到,甚至在有些地方胡乱拼凑,结果是积木堆的很高,但往下一细看漏洞百出。这是每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的通病,这些年低价旅游团、黑导游、假景点的新闻应接不暇,群众虽对旅游心向往之但想必面对传统旅行社的旅行产品还是心有戚戚。
其二,旅游需求改变,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标签。
传统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包括具有旅游价值的特色城市和自然景观,目的往往是为了放松身心、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正是这种有限的旅游目的地和统一的价值观念造成了游客扎堆儿,人潮汹涌;现如今,相比千篇一律的观光,游客旅游更注重新潮和体验,围绕兴趣的旅游活动也慢慢增加。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自驾游、定制游大热,观光游则趋向于选择更加新鲜的目的地,主题性旅游也更加普遍,如冰雪旅游、西部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相继成为旅游的热点。
其三,旅游消费不断升级,正式迎来度假游阶段
理论上一般以人均GDP来展示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具体划分如下表所示:
人均GDP增长预示着国民收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快易数据整理的信息,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度假游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的外出旅游时长明显增加,旅游消费不断攀升,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更加多样。经历十年的发展,到2017年我过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到达度假游体验游高速发展阶段。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不可忽视的是出境旅游已经起步。下表展示了近三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和增长率:
体育旅游摆脱了传统旅游项目千篇一律的观光模式,以体验为核心内容,以游客兴趣为主导,吸引了一批忠实的体育迷,深刻的主题性既强调了个性,又增加了旅游的深度,充分适应旅客需求,再加上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目前较高的旅游消费水平,以及游客出境率高涨,体育旅游大热指日可待。
体育旅游已经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果说2015年中国的体育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在大环境的滋养下,经过三年的茁壮成长,体育旅游如今已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具有如此巨大市场潜力的旅游项目,各旅游企业纷纷布局,中国的体育旅游已颇具规模。中国在线旅游网站中,体育旅游项目在所有旅游项目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携程旅游网为例,仅登山这一运动,就有接近3000个相关的旅游项目。
目前市面上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户外活动型。这类体育旅游产品多以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安排游客离开城市,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身心。这类产品中是体育旅游中较为普遍的出游方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户外游方式有:徒步、登山、游艇帆船、骑行、马拉松等。
以中国Alexa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游网的数据为例,下表展示了几种主要的户外运动方式的数量:
可见,依托自然资源,以登山和骑行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体育旅游在数量和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
2. 赛事主导型。这类旅游产品以体育资源为依托,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内容,以体育活动吸引资深体育迷,是体育旅游中体育性最强,专业性最高,最能吸引体育赛事爱好者的旅游产品。目前的主要赛事有:奥运赛事、足球、马拉松、自行车、亚运会、NBA、F1汽车赛、英超、温网、超级橄榄球赛等等。
在携程旅游网上,与体育赛事相关的旅游项目共有约55项,主要围绕亚洲杯、英超联赛、NBA等赛事,价格也是户外游的3到4倍左右。
3. 专项体验型。指以某一种具体的体育活动方式为主要内容来吸引游客,注重对某一活动的深度体验,以“玩儿”为主,正是这一新颖的运动方式不断吸引用户,如滑雪旅游、高尔夫旅游、潜水旅游、高空项目等。这类旅游产品虽项目单一,但由于其充满趣味性的体验感十分受游客喜爱。
下表列举了携程旅游网上的几项主要的专项体育旅游项目:
可见虽然目前中国的旅游消费面临升级,但价格仍旧是制约居民选择旅游方式的重要环节之一。
4. 综合型。综合型体育旅游模式是指将体育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形式的其他资源相互配合,开展既观光旅游又参与体育活动,如垂钓等。这类体育旅游综合性较强,其内涵和外延较广,在此不作特殊说明。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旅游企业在体育旅游领域的布局已趋向完备,对体育旅游市场也有了更加精细的划分,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目前来说,携程旅游和凯撒旅游是主推体育旅游的两家网站,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两家在其网站上都已经开设了以户外运动、体育等为主题的旅游栏目,综合两家网站来看,这些主题性的体育旅游项目都偏向高端,但侧重各有不同。
凯撒的体育旅游项目与携程相比更加高端,显示出少而精的特点,而携程则显示出多而广,价格和质量上也与凯撒显示出差距,这些在二者主题性体育旅游总项目上就能看出;在户外运动类旅游项目下,在凯撒的107个户外旅游项目下,目的地在国内的项目仅有11个,而携程则有一半的项目在国内;在专项体育旅游项目上,凯撒以滑雪为重点,并且为绕瑞士、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五个滑雪胜地开设了精品滑雪项目,携程则以潜水运动为主打,目的地则多在东南亚地区,但在细分上则不及凯撒精专,亚洲、华东、美洲、华南、非洲都有相应的潜水项目。
以体育比赛为卖点的体育观赛游在两家得到同样的重视,在欧美国家一直流传着“拥有一项比赛就拥有一颗摇钱树”的言论,有人统计,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创造了61亿美元的总收入,而中国游客和球迷给俄罗斯送去的就有30亿元人民币。我国赴俄罗斯的球迷人数和旅游人数也是世界第一。可见中国的体育迷市场可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凯撒主营英超、欧冠、NBA等产品,目的地国家在欧美;携程则主营NBA、英超、亚洲杯等,目标国家在美国、欧洲、亚洲,这些观赛产品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并不稳定。
这种在布局和项目上各有侧重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了项目的同质化,另一方面又巩固了自家旅游平台的特色,游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平台的相应产品。其他布局体育旅游的企业如众信、中青旅、驴妈妈、同程等虽有项目涉及体育旅游,但并未单独将体育旅游拎出来作为主推产品。凯撒和携程的努力也正印证了体育旅游正在作为一种趋势不断推进渗透。
体育旅游目前的问题和突破
到2018年,中国的体育旅游已经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从概念初兴到概念大火,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黄金时期,虽渐趋成熟,但问题也有暴露。
首先,市场渗透率不足,虽然站在风口上膨胀崛起,但仍然有近半数的用户,还未听说过体育旅游,还有更广大的市场需要开拓。
其次,在与传统旅游项目的结合中,体育或者只是旅游的附加品,体育因子占比较小,失去本来的体育特色,体育或者成为旅游产品的借口,好好的旅游失去放松身心的目的而令游客们叫苦不迭。
再次,缺乏专业化服务,传统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对体育运动理解较浅,对体育运动爱好者真正的需求不甚了解,在设计产品时自然无法满足需求,产品反馈活跃度必然很低。
以上都是目前体育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而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及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产品深度,坚持旅游项目创新,使体育旅游成为一种全新潮流,并通过多角度的宣发不断扩大体育旅游的影响力;改变传统旅游产品的运营思维,以体育招牌带动旅游产品,以赛事名声括大体育旅游的群众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