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在今年,我们看到了手机市场有了巨大的变化,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很多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纷纷冲击高端,连一向在线上被吐槽“高价低配”的OPPO和vivo,今年都选择了进军线上性价比市场。
不久前,赛诺公布了2018年Q3季度整体手机市场销量排名,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从数据上来看,vivo和OPPO都突破了2000万台,直接瓜分近40%的份额;而华为+荣耀则高达3000多万台,若合并计算,那么华为目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并且还在保持高速增长。
前面四个品牌的强势,带来的后果是其他品牌销量断崖式下滑。比如,苹果的销量同比下滑16%,魅族、三星、金立的销量分别大幅下滑53%、39%、82%。
透过这个榜单,钉科技认为有三大信息值得关注:
二三线品牌压力大
我们注意到,目前的手机市场中,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仅仅top 6就已经瓜分了市场88.4%的份额,而其他厂商只能在剩下的份额中努力分得一杯羹。更加可怕的是,在top 6千万级销量之后,后面的品牌销量瞬间跌至百万级,在这之中一个几百万级别的都没有,仿佛一个无法逾越的沟壑。
品牌更加集中,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头部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产品更加趋于同质化的现在,品牌力成为主导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
另外,笔者发现,销量最高的前6名,目前线下门店越来越多,在各大购物中心都能看到这些品牌专卖店的身影。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线下市场会有更好的购买体验,更愿意在线下购买产品。
在榜单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金立。有意思的是,金立遭遇各种财务问题以及接近一年没有新品发布,却还能出现在榜单第9名,既能从正面证明线下的市场何其重要,又能从侧面反映出手机市场深处红海,如此多的厂商,还没追上一个已经没落的大牌。
外资品牌被集体压制
在榜单中,国外品牌仅仅占据了两席,并且销量与第一名相差甚远。目前的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者对于国内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内品牌对于国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了解,在产品研发上很多都能抓住国内消费者的痛点,而国外厂商终归是有些许的水土不服。
例如,在AI技术灵活应用上,国内品牌就更胜一筹:vivo Jovi和华为推出的出行卡片,能及时为用户提供境外流量购买,并在负一屏自动添加汇率换算、大使馆电话等重要信息。
此外钉科技发现,三星、苹果在发布新品时抬高了终端售价,这自然就提高了购买门槛。
保守的小米增长堪忧
要说榜单中最保守的,应该归小米莫属了。销量虽大,但同比增长仅为1%,排名落后于Ov、华为、荣耀,其实反映出小米今年战略上的保守。
就在前不久,小米官宣了今年手机出货量超1亿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并且由于小米8出货表现良好,提高了国内销售平均单价。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对市场的妥协不无关系。小米全年几乎所有机型都是类似的外形,都是熟悉的镜头排列,虽然没有明显的短板,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没有特别差异化的亮点。
当年在MIX手机上率先提出全面屏概念,让人看到小米也能有如此惊艳的设计能力,但如今显得创新乏力,只能选择跟随。
MIX 3用上了机械结构隐藏前置摄像,但在vivo NEX和OPPO FIND X之后,这种机械结构全面屏的弊端逐渐显露。为了全面屏的美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手机的整体性。目前来看,较少的机械结构和屏幕指纹是更受用户欢迎的。
小米为了全面屏而做的机械结构妥协了电池容量,没有加入3D结构光和屏下指纹,使得MIX的设计惊艳不再,处处充满了妥协。
值得一提的是,在Q3季度线上销量榜中,主打线上的小米国内销量已经不及荣耀的销量。小米在今年广泛开展线下销售,虽然此举让小米尝到了甜头,却依旧不及荣耀的线下销量。
目前来看,小米只是在国内稳住了基本盘,但表现谈不上多惊艳。如果接下来不能有更多技术上的创新、设计上的进步,小米在国内有可能很快触碰到增长的天花板。
综上,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固化,蓝绿兄弟对标华为系品牌,或成为最大的看点。(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