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盛宴,双十一已经从一个电商节日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节日。在2018年的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这些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又一次创下新高,其中天猫在双十一当日的总流水已经突破2000亿,成为商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的体系日渐完善,电商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一起加大监管,双十一电商对于消费者的体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这确实就是为什么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效销量节节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电商平台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但长期在电商行业泛滥的刷单行为一直还存在,包括2018年的双十一。那么,在平台大力打击的情况下,为什么部分商家还是会铤而走险地进行刷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双十一刷单的这件事儿。
经过多次打击之后 商家双十一刷单行为依然存在
其实,自电商兴起之后,电商刷单的行为就已经不断出现。一些非自然消费者提供的好评,严重误导了一些消费者们的消费思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最终平台为了维护其生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就不得不对刷单行为进行管控。
不过,虽然刷单平台知道走机器刷单的路线不可能,但是通过雇佣大量的兼职利用平台本身购物流程上的漏洞,模拟真实用户的购物体验,刷单兼职平台在平台和政府的联合打击下却依然存在。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如果经营者因此而被监督检查部门发现,将按情节严重程度处二十万元以上到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尽管法律明确将刷单行为判定成为了违法行为,但2018年双十一从多个平台来看依然还是可以凸显出刷单江湖的繁荣。
首先,从刷单平台来看,根据一财网《“双十一”还是“刷十一”?一个刷单平台动辄八万水军》报道显示,一个名为A7的电商刷单团队成立仅5年,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的联合打击之下还找到了可乘之机。
仅仅就是2018年的双十一,A7平台日均活跃的刷单手就有15000人左右。而关于A7平台整体的用户规模,其号称拥有8万左右真实的兼职用户,这些兼职用户本身作为一个真实的电商平台消费者,就可以给整个刷单行为的整治带来巨大的难度。
相比之下,比A7平台更大的刷单团队纵然是在现在也都还存在。11月15日,根据新华网《治理电商刷单还须监管“刷屏”》的报道显示:新京报记者在双十一期间的调查中发现:在双十一前,包括“握手网”“宝宝刷单网”等在内的多家刷单平台,业务频繁。其中,“握手网”客服号称有60万“刷手”,而“宝宝刷单网”客服则称每天有万名“刷手”在线,这样的规模与上文所说的A7平台,只大不小。
那么,拥有规模如此庞大的兼职刷单手,这么多刷单平台他们的兼职任务究竟分配到了什么地方呢?电商刷单市场的规模究竟能有多大呢?一般是一些什么商家会在平台和政府都加大管控的情况下还铤而走险呢?
对于一些电商里的新锐之秀,通过双十一这样的消费狂欢日,通过一定的刷单行为(比如在销量、好评方面都进行人工粉饰)之后,可以得到依托于双十一在网络上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刷单后获得更好的搜索排名与好口碑,成功在刷单之后吸引到更多的一些真实用户,最终实现爆款打造的目的。
而对于一些大商家来说,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害怕刷单行为被平台发现的后果。11月13日,叮当数码就爆料称坚果投影存在刷单问题,一时间引发热议。这是一家在投影行业号称是拿下了单一平台双十一第一的商家。如果这样的商家也刷单,那势必还有不少商家也都会在数据上做一些粉饰。
有消息显示,双十一当天坚果J7这一款产品,竟然存在着三个购买链接,分别为现货、预售、一个无入口的链接。蹊跷的是,这款名为“特别定制版”的无入口链接,竟然还在双十一后悄悄下架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款主推的产品, J7的双十一促销价是3699元,如果说J7的特别定制版卖得好,那么这个比正常促销价要高上不少的版本理论上来说就不会被下架。在双十一之后就悄然下架,这是不是意味着J7这个定制版的产品卖得不好呢?
事实却让人有些大跌眼镜。根据专业的电商数据平台查询得知,就是这样一个高价且消费者找不到入口的链接,在双十一当天产生了6957台的成交量,而经历了半个多月预热的预售链接加上当天更低价的现货链接成交量也仅仅只有7000台。按照4499元的成交价乘以6957台的销量,该链接成交额为3130万,如果这些都是坚果的刷单数量,那坚果双十一天猫销售成绩比他时间公布的1亿多少了3000万,最终的总成绩连1亿元都不到。
这无疑是一个大乌龙。尴尬的是,有媒体报道显示:“其实早在双十一预售阶段,某果J7就曝出了存在刷单的情况。某果J7的预售链接,是每一个人购买一台的情况下,到手价最低,但是某果J7的预售成交人数和成交件数相差巨大,某一时段甚至出现了一人购买8台的异常数据,而最终某果预售链接的数据基本上也达到了每人购买2台的异常情况。”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J7在某平台自营5月上市以来,销量平平,突然从7月开始销量猛增,并且出现大量可疑评价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非正常用户的好评,嫌疑不小。
看看这些图片,大家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评价时间集中且在用户很少评价的0点甚至深夜,间隔1-3分钟十分均匀,更有1分钟连续多条评论,且分布在一天的固定时段。同时,这些好评内容多为30字左右的纯文字,其内容非常有些格式模板化。
虽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会是公司的员工亲友帮忙冲销量。但毋庸置疑的是,几十万的刷单手,他们不仅服务于那些小型需要打造爆款的电商商家,同时还有一些希望在全国和全平台都更好打响其品牌的商家。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些商家会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给自己安上刷单的嫌疑呢?这背后或许还另有玄机。
大商家也要刷单的原因大揭秘 刷单行为对行业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呢,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双十一是其年度最能表现其公司成绩的时候。在本身融资要求更大的当下,商家们自然也需要更大的更多的亮眼成绩,才可以吸引到更多投资人的认可,为后续的融资提供帮助。
第二,我们在看到几个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过千亿的同时,其实各大平台也投入了大量的宣传渠道资源在加大对一些商家的支持。如果能够成为品类的冠军,先不说平台后续会给到一些这样的支持,仅仅就是依托于平台双十一的巨大宣传能力,就可以在销量和品牌方面乘势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双十一这个消费者很容易形成冲动型购买的时机里,拥有好评价和高销量,这可以更好使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获得到更多的一些真实消费者来购买,实现营收的突破。
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纵然是一些大商家,他们也都在努力通过刷单的行为,提升其未来的竞争力。但在刷单行为已经明确违法,市场也出现刷单平台被判刑,而平台和法律之间对于刷单这种行为有明令禁止和明令惩罚的情况下,只是为了短期的成绩而进行刷单,损失的可能就是长期获得平台、消费者的共同信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平台和政府一定还会加大对于刷单的打击。正常市场竞争中,销量代表口碑,互联网技术能够即时显示的成交量和用户评价,成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看得到的口碑经济。刷单行为虚构了交易量,这就让电子商务竞争秩序进入到不可思议的“恶性循环”之中,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会让行业的发展变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与其去刷单,还不如将这样的预算用在真正的服务提升、产品提升和品牌提升上,这或许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文 |小谦,小谦笔记(http://xiaoqianbiji.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