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2018年12月17日消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9成APP过度获取用户信息、信息泄露导致网络诈骗高发频发,在“个人隐私裸奔”的当下,人们强烈呼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到来。
互联网公司获取个人信息的限度标准是什么?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该由谁来承担责任?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完善,当用户遇到“隐私泄露”事件后并不知如何来维权,也无法定位信息泄露的源头,可以说用户是处在相当被动且不利的位置。延烧数日的花总“个人信息遭泄露”维权难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今,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始终无法解决的顽疾,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当时近一年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此外,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仅2017年360手机卫士便为用户标记各类骚扰电话约2.42亿个,拦截骚扰电话380.9亿次。
不过,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到来。 今年9月10日,中国人大网公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第61个项目。在11月初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一消息再次被确认。另据《法制日报》消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分论坛上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