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到底怎么了?

文|刘勇

如今的共享单车行业,就像冬日里的太阳——绵软无力,面对寒风的侵袭在做着垂死挣扎。

原本共享单车有着光明前景,被看做是继共享打车之后又一革新式的共享经济项目。而就其特性及覆盖范围来看,也与大众短途出行相契合,发展潜力是无穷的。但就在短短数年之间,共享单车行业从巅峰跌至低谷。单车围城、退押金难、烧钱不停歇、资金链断裂、疯狂倒闭……这些问题成为笼罩在共享单车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笔者看来,如今的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是遍地狼藉、一地鸡毛。让人讶异的是,明明就是一个疯狂画大饼的共享经济项目,之前却受到资本市场的疯狂追捧。而在热潮退去,共享单车行业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押金去向成谜

ofo,无疑是近段时间舆论关注的焦点对象之一。原因无他,就是围绕各种有关押金的问题。

退押金时间从十几天到几个月,早已成为ofo的常态。为了尽快退押金,用户也是绞尽了脑汁。比如淘宝上出现相应的退押金业务,但其实只是骗钱的噱头。用户还在不断传授退押金的各种小办法,比如不间断的拨打客服电话。但事实证明,为了不退押金,ofof始终冷眼面对用户的各种方法。

而近日网上还曝出用户假装外国人退押金,不仅押金秒退,还收到ofo的致歉信!面对这样的区别对待,连人民网都忍不住了!人民网发文表示,“如果对用户不真诚,做不到一视同仁,只会被广大用户抛弃。没有哪家企业在发展征程中始终一帆风顺。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回避问题,更怕的是推三阻四,毫无诚心解决问题。”而现在甚至有不少用户组团“攻占”ofo总部去退押金,据说场面十分震撼。

就近段时间来看,很显然ofo押金难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退押金难已经成为共享单车行业一个难以解开的“症结”。比如之前有近12万用户向小鸣单车追讨押金,但后者的账户上仅剩35万元。而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还集中报道了共享单车退押金难等问题,其中酷骑单车受到消费投诉超过20万条。

其实早在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对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有了明确的规定。交通部、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用户资金安全监管。《指导意见》称,企业对用户收取的押金、预付资金,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加快实现“即租即押、即还即退”。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意见》并不具备强制力和法律拘束力,共享单车的押金主要是企业自己在监管。这样一来,押金到底如何使用成为了一个谜。笔者猜测,共享单车企业在大肆扩张时,遇到的资金缺口往往会用押金垫上。在成功获得新融资后,再补充押金。但这样看似不断循环的资金策略,是建立在不断融资且资金链不断裂的基础上。一旦出现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等情况,押金自然也就打了水漂。或许,挪用押金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至暗时刻已至

押金难退,是共享单车行业处于困境态势的集中体现。而共享单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押金。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入了2300万辆单车,融资金额达258亿元。但如今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倒闭,仅剩下的几个巨头也在寒风中苦苦挣扎。

之所以发生步履维艰的情况,与共享单车本身存在巨大的弊端有直接关系。

首先,违背正常的社会经济规律或许是共享单车接连倒闭的首要原因。从投资者角度看,共享单车的吸引力在于“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而用户所缴纳的押金,也能最大限度地为共享单车企业提供海量资金沉淀。

在商业模式上,共享单车的使用费是按照1元/小时左右来计算。再加上车身广告、APP开屏广告等,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看起来较为成熟。但共享单车企业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成本。投放大量单车的各种成本,比如生产成本、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等。而且为了拓展市场去争抢客户,共享单车行业的烧钱始终在不断持续。

笔者认为,共享单车的本质并不是共享,而是“租赁”。共享单车既没有激活社会闲置资源,又对原有的公共交通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是不正常的。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又不断烧钱,陷入困境只是早晚的事儿。

其次,共享单车发展太过迅猛,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今,在多个城市都有大量共享单车“坟场”。这些曾经辉煌的共享单车,变成了废铁、挤占城市资源的“垃圾”。在资本利益的指挥下,共享单车企业之前比拼的就是投放数量。投放的越多,似乎就越能占据市场制高点。但它们却从未想过,这样的举措会对城市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提到,“那由最大人数所共享的事物,却只得到最少的照顾”。也就是说,有限的资源注定因“任意的自由使用”和“不受限制”而被过度浪费。庞大的资源损耗,是共享单车企业难以承认的。

迎来至暗时刻的共享单车行业,如果再不寻求全新突破口,恐怕就只能等着钱全部烧完再“自然死亡”。为此,共享单车企业接下来要不断拓展业务,来挽回自身颓势。比如之前某家共享单车企业就升级自身品牌,准备承载更多的出行服务,包括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汽车、城市服务等出行业态。

变则生,不变则死。共享单车企业现在活得这么憋屈,还不如大胆地放手一搏!

【科技说说】百家号签约自媒体、搜狐科技金牌自媒体。他不仅具备创造10W+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是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的自媒体之一。商务合作及内容转载,请添加微信:pintech001。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你可能也喜欢
阅读更多

第三代骁龙8s因什么而生?

  想象一下,当一台手机不再只是通话和上网的工具,而是成为化身为 AI 时代万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是你的私人智能助理,也可以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