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无论是总结2017年的触底反弹,还是论述2018年的战略重点,雷军多次谈到“创新”这一关键词,但目前来看,小米仍需努力。
上个月底,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小米8、小米8透明探索版以及小米8 SE三款新机。其中,前两者定位高端市场,为小米8周年旗舰机,后者定位中端市场。
既然被定义为成立8周年的献礼之作,自然得拿出点实力。乍看之下,小米这几款新机可谓众多“黑科技”加持。不过细细数来,小米8周年旗舰机上好几点“创新”还是值得商榷的。
高度撞脸iPhone X的ID设计
自今年以来,“刘海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设计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所追捧,市面上配备“刘海屏”的新机也让人应接不暇。但当小米8正式亮相后,你会发现其余安卓手机的“刘海屏”都不是那么“正宗”。
作为率先提出“全面屏”概念的小米,在MIX系列上坚持了几代三面无边框设计之后,终于也忍不住向异形“刘海屏”靠拢了。跟随主流趋势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当其余很多安卓厂商尽可能在“刘海屏”上寻找差异化之时,小米8却将iPhone X的“刘海屏”直接“照搬”过来了,当然“下巴”还是有的。
粗略一看,小米8前额的“刘海”大小与iPhone X相差无几,“发型”神似。仔细一看,其系统UI设计也借鉴了一波iPhone X,两者“刘海”左侧都为运营商标识,右侧则为手机信号、网络信号以及电量,连顺序都一模一样。不得不说,小米8这款“刘海”实乃“正宗刘海”。
说完正面的“刘海”再来说说背面的摄像头。小米8后置搭载1200万像素双摄,位于左上角,呈纵向排布,两个摄像头中间放置了闪光灯,无论是规格、位置,还是元器件排布方案,都与iPhone X如出一辙。可以说,小米8机身正反两面都像是复刻版的iPhone X。
除此之外,小米8的金色版本看起来也似曾相识,那淡淡的金色与iPhone 8那款金色版本整体色调颇为类似。对了,小米8 SE上的大红色好像也很眼熟。
透明后盖虽较为罕见但此前已有类似设计
继小米6推出亮银探索版之后,此次小米8又带来了一款透明探索版,其机身后盖采用透明玻璃,因此从背部即可一窥手机内部构造与元器件。乍看之下,能给人一种“高科技”的感觉。当然,女性用户可能不太喜欢这个设计。
暂且抛开其受众面不谈,实际上与透明后盖类似的设计在之前已出现过。HTC去年推出的旗舰机U11+在机身背部上采用了3D水漾玻璃和半透明设计,背板从四周向中部逐渐透明,手机内部结构若隐若现,无线充电线圈也能看到。
此外,先于小米8透明探索版一周发布的HTC U12+也延续了这一设计理念,能带来透明质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8透明探索版所特别突出的“透明后盖”也有一定的借鉴成分。
另外值得一提是,钉科技注意到小米官方商城页面对于小米8透明探索版有这样一句解释:小米8透明探索版展示元件并非与手机元器件一一对应。由此可见,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玻璃后盖即便是全透明,用户所见也并非完全真实。
采用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安卓首款“Face ID”
说完几点外观上的设计之后,再来聊聊“硬实力”。作为小米8周年旗舰代表作,此次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还实现了基于3D结构光的人脸识别技术,这一系统由红外相机、泛光照明、点阵投影等元件构成,官方宣称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人脸解锁识别率相较一般的指纹识别要高20倍,且安全性更高。
用户体验的提升固然是好事,但不得不说小米再一次借鉴了苹果。大家都知道,苹果十周年旗舰iPhone X所带来的最大变革除了前文提到的“刘海屏”之外,莫过于Face ID了。
iPhone X弃用了苹果沿用多年的Touch ID,改用基于3D结构光技术的面部识别方案。随后陆续有不少安卓厂商纷纷推出搭载面部识别功能的机型,但基本都是2D方案,一直未有与Face ID类似的面部识别方案诞生。
直到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出现,安卓厂商才真正将3D结构光面部识别运用到旗下机型上。这对于小米而言,似乎是一项了不起的突破,乃至于小米官方打出了“安卓首款‘Face ID’”的宣传口号。但无论怎么看,小米这种举措都像是在致敬苹果,而不是以真正自主创新的“黑科技”来博得消费者青睐。
此外,小米8透明探索版搭载的米萌功能能够模仿用户面部肌肉运动,生成不同的动画表情,这同样与iPhone X所搭载的Animoji功能类似。
当然,就目前而言,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缺乏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程度日益加深。小米能在8周年旗舰机上做出如此多的“创新”与“突破”,并与其余厂商尤其是安卓厂商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已经实属不易了。毕竟,从此前小米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其在2017年的研发开支为31.5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7%,而华为在2017年的研发费用支出为89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4.9%。
一言以蔽之,此次小米8周年旗舰机高度撞脸iPhone X的ID设计以及被过度渲染的“透明后盖”和“Face ID”都是令其比较尴尬的地方。而对于未来,如果再不高度重视自主性,并把研发投入提上来,小米将更难以实现雷军口中的“创新”。(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