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2018年7月5日消息 作为现象级的共享单车品牌,ofo今年的处境变得很尴尬,在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哈罗单车强势崛起之后,ofo变成了用来衬托对手的“失败者”。关于ofo的新闻多是围绕着大规模裁员,高管层剧烈变动,资金链断裂等负面展开,即使在ofo做出一系列业务调整:推出车身广告、上线信用分、加入看看内容平台等举措后,依然被说是求生欲很强,言语中充满着调侃。
ofo的求变之路
近日,ofo在新奇栏目里增加了一个小游戏功能,目前上线了一款名为“天使的诞生beta”的养成类游戏。ofo方面表示,该功能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主要为增强用户粘性,目前没有通过游戏实现盈利的计划。体验发现,该游戏目前的确未设置充值通道。
而这已经是ofo本月上线的第二个功能了。月初,ofo上线了一个新闻信息聚合功能模块——看看,内设看点、图片、视频、体育、财经等频道,图文信息来源仅限新华网和央视网内。该功能还有一个“读报”的频道,整合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电子报,可在线浏览当天报纸文章。
ofo对此表示,“看看”是ofo党委打造的党建创新项目,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献礼。如果说小游戏和信息流平台“看看”是ofo为增加用户粘性所做出的改变,那5月初,ofo推出的车身广告业务,则是光明正大的商业求变。
此前一份网传的ofo广告刊例显示,ofo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元/辆/月,最高的品牌定制车是2000元/辆/月。App的广告则以开屏广告、弹窗及骑行结束页为主,定价也各不相同,一般均以万元起。
此外,ofo还在5月17日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数据、物联网、连接企业、政府、用户等多方主体,解决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维修等运营痛点,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
ofo求变胜算几何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从5月份至今,ofo的动作就没停过,从广告到信息流,再到如今的小游戏,为了自救,ofo也是不遗余力。那在这些求变的举措中,ofo又有多少胜算呢?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就拿今年异常火爆的区块链来说,ofo成立区块链研究院也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就连ofo的一名员工也曾对媒体表示:“其实我也没明白,ofo做区块链,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
而最有可能,也是能最快实现商业变现的车身广告业务,虽然在最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悉,ofo在武汉仅改造了200辆车,相关收入就达到了百万。但北京、上海等地的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均规定了“车辆不得设置商业广告”,这无疑阻断了ofo了的车身广告业务,能否继续推行,推行的范围都多大都有待考量。
信息流也同样如此。首先,ofo作为一个工具类APP,用户已经习惯用完即走,骑车过程也无法营造阅读场景,而其单一的信息源,造就了其用户的特定性,无法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阅读性。其次,ofo看似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巨头们也不是吃素的,无论是头条系,还是腾讯系,这些都都建造了信息流领域的护城河,无论是谁,短时间都难以攻破。
ofo为何负面缠身
共享单车混战进入下半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商业盈利是各大共享单车品牌急需解决的问题,ofo却在积极求变,拥抱盈利的同时,遭遇口碑滑铁卢。究其原因无非是押金问题吃相难看和用户体验太差。
在哈罗单车和摩拜单车纷纷推出免押金政策后,ofo于5月底悄然取消了20个城市的信用免押模式,只保留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个城市的免押服务。在取消信用免押金的城市,用户需要购买95元“福利包”才可继续免押金骑行,且不可退回。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缴纳199元押金。
ofo的这种行为,招来了“吃相难看”得批评,虽然事后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回应称,ofo正在建立自身信用体系,但此举发生在ofo被传资金链吃紧的时间,更是引发业内对其资金链健康程度的悲观揣测。
同时,在押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直争议巨大,按照规定,押金的所有权属于消费者,企业不能随意动用和处置,但押金一旦上交,谁也无法保证企业不会动用押金。加上小蓝、酷奇等单车品牌破产后用户押金无法追回事件的影响,市场对押金问题也变得重视起来,用户也会在充值押金时,考量企业的发展情况。尤其在共享单车免押成为一种趋势时,ofo的取消免押政策,难免会让人对其经营状况产生怀疑。
除了押金问题,ofo的损坏车辆多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多个社交平台,网友关于ofo打开率低、难骑、车辆损坏严重的吐槽比比皆是。7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异常扣费”问题,尤其是 ofo 小黄车,存在“未开锁扣费”“报修先扣费”等问题。
显然,用户们在意的是车好不好骑,并不是业务多不多,正如一位网友在调侃ofo推出“看看”平台时所说:“车都扫不开,还看什么新闻。”说到底,ofo是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车是承接用户和企业的主要载体,如果无法让用户拥有良好的用车体验,最终放弃用车,那推出再多业务又有什么用呢?